当我们说个人知识管理的时候,到底在管理的是什么?

升级 Trilium 后,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

在知乎上,我曾回答过一个问题:“你为什么会选择trilium来作为自己的笔记软件?”,当时我给出的理由是:

  1. 开源!
  2.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,进行多端同步,服务器具备 web 功能。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http 查找。
  3. 使用数据库存储文件,ob,logseq在文件大于2000的时候会导致加载效率下降。
  4. 自定义功能。
  5. chrome web clipper。直接保存内容到收件箱

是的,正是这几个原因,我把Trilium定为知识管理主力工具,到后来在 ob、logseq、notion、memos、flomo、Agenda、备忘录、wiki.js、vscode插件等诸多工具中反复摇摆,最终再次转回到Trilium,折腾了许久,经历了很多。

昨夜,等待很久的Trilium发布了一次大版本升级,我迫不及待的完成更新,下载、上传、更新、部署、同步,一气呵成。看着熟悉的界面和长长的更新列表,我陷入了沉默,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Trilium做知识管理了。

知识管理到底是什么?

当我在知乎上回答问题的时候,我相信Trilium是我的对知识管理工具软件的最终选择。我在软件中将知识结构树分成时间线、读书笔记(中图分类)、行业(申万分类)、资产(国信分类)、知识(大英百科分类)和项目等六个根目录,并在之后的很长时间按照这个框架去填充内容。直到后来,我不断在记录中发现重复的记录,重复的思考,我发现不知道自己在管理什么?只是在记录。而“记录”这个过程,从儿时的摘抄、剪报就开始做了很多年,到现在我依然能在某次深度家庭扫除中找到一箱子当时的本子,翻翻,在放了回去,真正的“鸡肋”。现在的我只是在赛博空间重复着儿时的那个过程,信息的搬运与储存。那么知识管理到底又是什么?

知识管理和wiki有什么区别?

每次使用Trilium的时候,我都产生这样的问题?很遗憾我至今也没有一个令自己信服的答案。"Personal"是支持我做下去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好像知识有了Personal属性,我便会不一样,每天管理,每天升华。感谢google,让我们在很多时候都能快速的找到我们需要的内容;感谢 wiki,让我们很多时候都能得到更多更详实的内容,那么打开Trilium,我到底在做什么?

记录某些文章的位置?以便自己可以快速、重复的使用它们,那么这是一个书签,浏览器的功能就可以。
将内容复制粘贴,以便可以确保它永远在那里?那么这是一个网络仓库,这样的平台也有。
如果你花些时间,甚至可以找到很多知识图谱、各种各样的awesome lists。当然还有chatGPT这样的工具,在某些场景下对我们进行特定的投喂。

这样看来,也只有“Personal”这个点,是需要进行管理的了。

知识管理到底在管理什么?

知识管理是对知识、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。[1]简单的说,知识管理分成两个阶段,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。对于个人来说,我觉得最需要管理的知识输入,是将非数字碎片信息进行数字化并归类的过程。至于知识输出,那应该另外一个话题:“如何打造人设并使自己成为斜杠青年/这个副业能让你月入千万”。

非数字碎片可以是一个想法、一段摘录或者笔记,可以是任何碎片化的信息,最好是自己思考后的结果。将这些碎片化信息串联起来的是时间线和关键词。简单的关键词是标签(Tag),复杂些的关键词是问题(Question)。我们需要大纲或者图谱么?不需要。绝大部分人的知识管理只处于输入和整理阶段,大纲和图谱这类的东西是用于限制或者扩展输出范围的,如果不输出,图谱唯一的作用就是好看。

那么个人知识管理就被简化为个人知识输入管理。

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

如果把学习过程定义为输入、内化和输出三部分,那么输入的过程就是知识的采集、收藏与归纳。

采集与收藏是动物的本能,是生存的需要,尽可能多的占有是刻画在DNA里面的。尽管目标、资源、储存、运输的方式不同,实际上这个阶段的知识管理,人类和动物并没有什么区别,一种高级的本能。那么知识管理中”内化“这个过程,就相当于制作和使用工具(一度被认为是人类和动物的区分基本特征)。

子曰:学而不思则罔。学就是知识的采集和收藏,思就是知识的整理和消化。对于输入和内化的管理,实际上就是我们个人知识输入管理的需求。复制粘贴不是,走脑走心的才是。

所以,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包括采集、储藏和内化等三部分。

采集和储藏

采集工具的需求是快速归集信息,推荐的工具是:搜索引擎和RSSHub。
储藏工具的需求是保存网络上的文章,避免文章丢失,推荐的工具是:360网络图书馆。

通过上述的两类工具,可以解决大部分采集和存储的要求。对于个人知识管理软件,存储的需求就弱化为存储内化后的信息,或者原本不是数字化的信息。如果存储的信息是基于已经存在的数字化内容,那么需要保存原有的链接地址。如果害怕原有的链接失效,那么就通过浏览器插件转存到网络图书馆中。

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的需求

剥离了知识输出、知识采集和储藏的需求,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的需求就变得异常简单了,软件的边界一下子清晰起来。

  1. 信息管理,需要时间线和标签;不需要太复杂的编辑模式,markdown就能基本上满足;每个信息就是一个卡片;卡片要有标题,标题可以重复;内容需要有链接,可以做内部链接其他的卡片。
  2. 信息阅读和检索。使用瀑布流的方式展示卡片。可以是标签和标题两种过滤方式,展示基于时间线。
  3. 卡片之间要有关联,可以是标签或者标题,可以是内部引用,可以是上下文。
  4. 最好是数据库方式存储,而不是文件存储。文件存储的好处是你可以使用任何编辑器编辑,不必考虑信息的意外损失;坏处是文件多到一定程度会系统会变慢。

目前开源软件logseq、memos都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。ob/vscode + 插件也可以满足知识输入管理的要求。

知识输出

卡片盒很可能会被用于笔记归档,或者更糟糕,成为思想的坟场(Hollier,2005)
–《卡片笔记写作法》


学习过程中的输出,我更愿意看成写作。而写作的软件,那真是太多太多了,选自己喜欢的就好了。如果需要输出到网络。markdown + Hexo + GitDoc 可以完美解决,而且还是免费的。

---
以上用 markdwon + Hexo 生成。









  1.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知识管理/120079#reference-3-17029705-wrap ↩︎